兒科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竟是膽道閉鎖造成-淺談新生兒黃疸

洪華希醫師 4557    
TAGS

一、前言:Case 介紹

  15天大的小玉,從出生第三天就開始有黃疸的現象,黃疸持續了一段時間都沒有消退,這一周更出現了偏灰白色的大便,帶來醫院檢查後,竟發現是膽道閉鎖,好在盡早開刀,手術已很成功,在仔細的照顧下,目前大便又變回漂亮的金黃色,體重也在慢慢成長了!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問題,據統計將近60-80%新生兒都經歷過黃疸,雖說大多都是良性,但其中也潛藏著少數危險的疾病,家長只要跟著一起認識黃疸,並配合大便卡的使用,也能輕鬆辨別需要就醫的時機!

二、認識黃疸

  黃疸是甚麼?
  
  影響膚色變黃的原因很多,例如攝取過多的維生素A或β胡蘿蔔素(紅蘿蔔,芒果、南瓜、木瓜)都有可能會導致膚色暫時偏黃,然而黃疸則是特指體內膽紅素的堆積,導致眼白,皮膚顏色變黃,在醫學上稱之為黃疸!

  甚麼是膽紅素?醫生常說的直接型和間接型又是甚麼呢?
  
  膽紅素簡單來說,就是紅血球代謝後的其中一個產物,膽紅素可分為直接型和間接型,死亡的紅血球剛被身體代謝時,產生的是間接型膽紅素,一般新生兒的黃疸便是間接型的膽紅素過高所造成。間接型膽紅素會被身體的血液帶往肝臟,經一系列的加工後變成直接型膽紅素,再經由膽管排出至腸道。
  我們可以把膽紅素代謝的過程想像成一個產品線,紅血球是原料,從原料中提取出間接型膽紅素(初級產品),經由工廠(肝臟)加工,變成直接型膽紅素(最終產品),再由膽道運送(出貨)出去,變成我們黃黃的大便和尿尿。
  因此不論是原料過多,加工工廠出了問題,出貨的道路受阻,都可能造成膽紅素過多而產生黃疸!
  
  黃疸過高會有甚麼影響?
  
  造成黃疸的膽紅素數值過高時,會進入寶寶的腦袋堆積,導致所謂的「核黃疸」,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腦損傷喔!

三、黃疸的類型:良性VS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黃疸的成因眾多,一般健康的新生兒在出生的第一周,因為生理性脫水,紅球濃度較高,肝臟代謝不成熟等原因,也會有黃疸的現象產生,我們稱之為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為正常的現象,不用過度擔心。只要給寶寶充足的餵食(每天約有6-8次換尿布),黃疸就會慢慢消退。
  
  母乳相關黃疸:是另一個常見的黃疸,可能因為奶水不足,或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減慢膽紅素的排出,而造成黃疸。但通常數值不會過高,只要繼續哺餵母乳,適當添加配方奶,並觀察是否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徵兆即可!

  病理性黃疸:請家長特別留意
  若是疾病因素所造成的黃疸,我們稱之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原因眾多,可能因為溶血,頭皮血腫,感染,脫水,膽道疾病等等因素造成

四、黃疸就醫時機:九字口訣,輕鬆判斷寶寶的黃疸何時該來求助醫師囉!
  牢記九字口訣「太快、太高、太久、灰白便」,以排除病理性黃疸

  黃疸太快出現: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天就出現黃疸的現象,常和溶血相關的疾病有關。
  黃疸數值太高:黃疸數值高至需要治療的標準,通常指黃疸數值大於15 mg/dL。

  黃疸持續太久:一般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在一至二周後消退,若是寶寶黃疸持續超過兩周,我們稱之為延長性黃疸,建議帶給小兒腸胃科醫師查看!

  便便變成灰白便

  如同之前所提到的,膽紅素的代謝,從原料紅血球,工廠肝臟加工,產生的產品直接性膽紅素,再經由膽道運送出貨到腸道,形成了黃色的大便。
  如果出貨的道路(膽道)出了狀況,膽紅素進入到腸道的量減少,便便就不會是正常的金黃色,而是灰白色的便便。
  造成膽道流通受阻的原因很多,膽道囊腫、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都有可能。
  其中膽道閉鎖是特別需要請父母留意的疾病,因為延遲診斷和治療往往會影響到寶寶的預後。膽道閉鎖在台灣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三;成因不明,但可能和感染或是基因等因素有關。膽道閉鎖的初期症狀為延長性黃疸及漸漸變灰白的大便,如果放著不治療,最終可能會導致肝臟衰竭,而需要換肝。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手術治療使膽汁能順暢排出,並配合妥善的術後照顧,是全世界公認的治療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寶寶手冊都有一頁大便卡讓父母對照大便的顏色,其中只有7~9號為正常的顏色,1~6皆為異常。

五、居家辨識寶寶黃疸方式

  家屬有時會有個疑惑,如果寶寶的膚色偏黑,要怎麼判斷寶寶是否有黃疸呢?其實有兩個簡單的方法—第一個看眼白,若是眼白發黃,數值通常有2~3以上,另外一個方法是用指腹輕壓在寶寶皮膚上1~2秒,放開後觀察皮膚底色是否發黃。可由下面兩張照片來分辨,左邊是正常的膚色,而右邊則是有黃疸的寶寶。
  
  膚色黃到哪,與黃疸數值高低有關係
  一般如果只有臉部發黃,數值大約在5左右。如果軀幹也發黃,數值大約落在10左右。如果到腳了,數值可能有將近15了,有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在觀察寶寶時,如果發現寶寶黃到雙腳了,會建議檢測黃疸數值的原因。

六、新生兒黃疸該如何治療

  一般的黃疸,經波長在400~520奈米的藍光照光治療後就能迅速改善,照光能使膽紅素變成溶於水的結構,更利於身體代謝!

  然而如果數值已經過高到可能造成寶寶核黃疸時,就需考慮換血治療。好在現今照光儀器已有很大的進步,需要換血的寶寶已經很罕見了!
  
  另一個常被家屬問到的問題是「是否能自己照日光來預防寶寶黃疸呢?」
  根據醫學證據力最強的新英格蘭雜誌在2015年發表的文章顯示,日光確實可以預防寶寶的黃疸,但在研究時科學家將日光中的UVA、UVB過濾後才照到寶寶身上,避免紫外線所造成的皮膚傷害。另外實驗中也發現曝曬陽光的寶寶有較高的比例(約5%)會脫水及體溫過高。
  所以建議家屬如果要使用這個方法,應選在早晨、黃昏或是陰天的時候,時間不宜過長,且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過熱,並適時補充奶水避免脫水。如果不放心,還是建議來尋求醫療的專業意見。

  除了照光治療,少部分黃疸是因為特殊疾病所造成,那就需要額外的治療方式。例如泌尿道感染也會造成寶寶黃疸,這類的寶寶就需要抗生素的治療;膽道閉鎖造成的黃疸,則需要盡早開刀處理。

七、結論

  黃疸幾乎是每個新生兒都會遇到的問題,雖然大多都是良性,但其中也潛藏著少數危險的疾病,如何從中抽絲剝繭,找到需要治療的疾病是每位兒科醫師關心的議題。家長只要牢記前述的九字口訣「太快、太高、太久、灰白便」,抓準就醫的時機,就不必再對寶寶的黃疸提心吊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