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及緊急治療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科胡智銘醫師 3602    
TAGS

(案例一)一位69歲的男性過去有高血壓病史卻未定期控制,於111年10月19日上午時間10:30先出現右側腿麻木,爾後於12:30發生右側肢體無力,並伴隨有口齒不清及語言障礙。患者兒子將其送到急診室,先評估其症狀後便立即安排腦部電腦斷層及血管攝影,諮詢神經科和放射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或梗塞性)。經過仔細評估後及充分解釋,在時間內(<4.5小時)他們同意接受血栓溶血劑。腦部血管攝影顯示左側顱外頸動脈狹窄,但是顱內血管無較大血管栓塞,故不執行動脈血管取栓術。幸運的是患者的症狀由起始NIHS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腦中風量表)為8分漸漸進步至1分,出院後幾乎完全恢復。

(案例二)另一位68歲婦女過去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症,定期使用藥物治療。於111年10月26日中午12:00主訴突然左側肢體無力及口齒不清。便立即帶至急診室進行神經系統檢查,起始NIHSS為9分。腦部電腦斷層及血管攝影顯示右側中大腦阻塞及右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經仔細評估及充分解釋後,時間內(<4.5小時)接受血栓溶血劑治療及動脈內取栓術治療,順利的把血管打通。該患者也很幸運,NIHSS降至為4分且出院前僅有輕微的左側下肢乏力。

腦中風分類
  腦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或自發性破裂而造成腦部功能失常的疾病,大致可分成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前面兩個案例以阻塞性腦中風為例,主要分為腦栓塞及腦血栓,前者為因身體其他地方產生栓子而隨著血流進入腦循環而引起血管阻塞。栓子來源可由心臟或其他顱外大血管所形成。後者為因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
梗塞性腦中風治療

  針對急性梗塞性腦中風的緊急治療有血栓溶血劑及動脈內取栓術。前者已有執行多年的經驗及歷史,後者也是近期廣泛推行的治療。兩者治療並不互相衝突,卻有互補的功效。

一、血栓溶解劑
  英文名字稱TPA,中文名字為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血栓溶解劑可增加溶解血栓的機會。TPA治療是以靜脈注射,經由循環到腦部其使血栓溶解,目的是使梗塞血管附近的循環順暢,以減輕甚至是消除中風的症狀。這個處置有一定的時間及條件限制,必須由神經專科醫師評估,血栓溶血劑的治療必須從中風後4.5小時內注射至患者體內。時間內使用血栓溶血劑的患者比不使用有1.7倍的機會能減輕中風的症狀 (特別是三個月後),也可增加30%的機會達到僅剩輕微的中風症狀或是完全恢復。

二、動脈內取栓術
  顧名思義,動脈內取栓術(簡稱取栓)是經由導管的技術將血栓取出,打通塞住的血管。這項治療可以輔助血栓溶血劑治療無法打通較大條的血管,例如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或基底動脈等。兩者治療同時進行並不會增加腦部出血的機會,反而提升打通大血管的機率,增加腦中風患者復原的機會。

  上述兩種緊急治療最重要的是時間,TIME IS BRAIN,明確的中風發作時間並儘速輸送患者到有能力處理腦中風 (須具備電腦斷層、神經內、外科、加護病房) 的醫院,越早打通梗塞的血管便有機會提升患者的復原力、減輕中風的症狀或降低死亡率。預防勝於治療,中風有許多的危險因子,有些是無法預防的(如:家族史、年齡、性別等),但是大部分仍是可以控制避免發生。若真的不幸發生,立即撥打119,將患者送至可以執行緊急治療梗塞性腦中風的醫院(在台東縣只有馬偕紀念醫院能提供血管再通治療),把握獲得最佳治療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