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鄉 、綠島鄉、金峰鄉IDS計劃

蘭綠IDS誠徵醫師 

踏遍山海守護偏鄉的IDS醫療

台東位在台灣東南偶,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無論生活資源或醫療資源都相對匱乏。本院三十年前從台北到台東來設立分院,不為別的就是秉持馬偕博士的精神「那裡有需要,就到那裡去」,將台北醫學中心的醫療能送到偏鄉。台東是一個依山傍海的縣市,地形狹長海岸線綿延170公里,且行政區域包含二個離島(蘭嶼及綠島)。因醫院大都集中台東市區,偏鄉民眾有的住山上、有的住海岸另一頭、有的住離島,路途非常遙遠,一旦生病就醫非常不便。台東馬偕來台東是帶著使命而來,來了之後更是從偏鄉民眾的醫療發現自己的責任;因此肩負起最困難的二個離島及金峰鄉的IDS醫療責任,長期照顧他們的健康。

從支援蘭嶼到偏鄉義診
1981年因蘭嶼鄉衛生所唯一的醫師離開蘭嶼,引起社會對蘭嶼醫療的熱烈討論。當時的馬偕醫院吳再成院長經了解後,號召馬偕醫院有志醫師克服萬難前往支援,自1981年4月起連續二年每月派醫師支援蘭嶼鄉醫療,開啟了馬偕醫院與台東的因緣至今。台東馬偕1987年創院後,為貫徹將服務送到偏鄉的精神,1988年正式成立「巡迴醫療隊」,持續不間斷的派醫療團隊前往台東縣各偏遠地區義診。當時健保未實施,民眾90%以上未有醫療保險,且因交通不便,醫療對居民而言是奢侈的,馬偕巡迴醫療服務隊連續好幾年免費義診服務,義診區域涵蓋整個台東縣各偏鄉,其中亦包含了蘭嶼、綠島二離島。IDS實施後礙於健保局之規範,各地區的偏鄉義診服務範圍逐漸縮小,而未納入健保偏遠山地離島醫療支援的台東最北邊的長濱鄉卻成了醫療的孤兒,本院秉持照顧弱勢的精神,持續送醫療至長濱鄉至2010年。

義診服務到蘭綠計畫
1998年起與中央健保局東區分局合作開辦「蘭嶼綠島醫療改善計畫」,義診服務模式正式轉型為健保模式,每月各提供一次專科醫療,徵召本院及全省各地優秀專科醫師加入,定期遠渡重洋前往巡迴醫療。蘭嶼鄉於朗島村朗島長老教會及蘭嶼衛生所看診,綠島鄉則於南寮村辦公室及公館國小看診;當時的工作人員一趟有10-12位人員,包括:專科醫師2-4名、護理師4名、藥師1-2名、醫檢師1名、心理師1名(配合精神科醫師需要前往)、行政人員2-3名、營養師1名(視實際需要前往),一行人搭小飛機風塵僕僕跨海來行醫,解決當地病人的病痛。 

承擔三個IDS重責
 2001年起配合中央健保局,原「蘭嶼綠島醫療改善計畫」正式更名為「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簡稱IDS計畫),將看診地點一律整合至衛生所。不僅協助當地衛生所提供24小時急性醫療照護,原來每月一次的專科醫療增加為二次。2001年7月實施蘭嶼鄉IDS計畫,2002年11月再承接綠島IDS計畫。2004年1月從台東署立醫院手中,接續承接金峰鄉IDS,定期提供衛生所所欠缺的專科醫療,並提供社區慢性病照護及衛教宣導。綠島、蘭嶼專科醫療分別自2009及2010年後更增為週週進駐至今,提供更深入更即時性的服務 

 

精神科社區訪視醫療
為讓精神科醫療社區化,並有效控制病情,三個IDS的精神科醫療都列為重要執行指標。以蘭嶼鄉而言,居民罹患有重大精神疾病比例約為百分之一到二之間,較全台灣千分之五左右的比例高出許多;其最可能原因為回流(Drifting)現象,即是年輕的蘭嶼人,因經濟因素需離開家鄉出外謀生,但因生活的不適應而發病。而綠島鄉的精神病患,除少數為家族性精神疾病外,大部分精神疾病個案皆為後天生活壓力過大形成。至目前二離島及金峰鄉的精神科社區訪視,每月仍維持有1次的醫療團隊進駐,使醫護人員深入病患家中,長期與病患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與配合關係,並加強衛教宣導,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用藥習慣。

 

穿越地下屋的醫療
蘭嶼另一個較特別的服務即是慢性病訪視及居家復健,由兩地的居家護理師合作,建立慢性病患檔案如: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肺結核等慢性病,及中風或車禍預後復健,透過社區醫療照護,建立訪視模式,列管追蹤治療以強化慢性病防治及復健治療。尤其蘭嶼老人一旦患病即選擇在外獨居,所以有很多臥床又乏人照顧的老人需人關心。本院護理人員與當地居家護理師每個月挨家挨戶訪視,在蘭嶼地下屋中穿梭,不僅為病人的病情作護理,也協助病人清理身體及打掃住屋,也同時陪老人聊天,與病人建立很深厚的情感。

 

引進胃鏡守護蘭嶼鄉民健康
IDS實施多年,有許多醫師對於偏鄉的醫療特別有使命感,不僅參與的頻率高,也想盡辦法想對鄉民的健康有所幫助,其中一位就是105年得到醫療奉獻獎的白明忠醫師。白醫師有感於達悟族人喜好生食,加上過去環境衛生及食物保存的條件不好,常有病人鬧肚子痛;從87年起他便帶著胃鏡及腹部超音波等醫療儀器進駐島內,深入四個村落,在鄉公所、學校及教會,為鄉民進行免費檢查。同時為了有效篩檢是否感染幽門桿菌,白醫師設法募集經費,讓居民可使用健保不給付但檢查快又方便的「碳十三呼氣試驗」,只要吹一口氣便能知道是否感染,若有感染再進一步以胃鏡來確認患部。白醫師幾年來對蘭嶼的付出,大幅改善了居民的健康。

 

視訊會診醫療沒死角
除了偏鄉長期性的醫療支援計畫,104年起即開始啟用蘭綠遠距視訊醫療會診至今,解決在週間時段專科醫師未進駐的空檔。而在109年5月起與更加入台東縣政府在11個鄉鎮衛生所,所開辦的5G視訊遠距醫療服務計畫,提供耳鼻喉科專科門診。110年3月起擴大遠距診療服務科別,率先於離島導入心臟內科遠距門診。
二科別在二年內已幫助了366位患者,跨越了交通、時間難題,為離島居民提供了可近性的醫療。從110年9月月起又針對金峰鄉及綠島鄉二鄉居民,進行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專科視訊門診,為當地糖尿病及甲狀線患者服務。透過當地衛生所的安排,在門診時間內集中有需求的患者,依序透過視訊進行門診,當地衛生所醫師、個管師、患者及台東馬偕醫師,四個人在同一時間完成問診及診斷、下醫囑等門診程序,患者在不需往返醫院的情形下,輕鬆完成醫院級的專科門診。  

 

海棠莫拉克救難不缺席
金峰鄉這十年來屢遭災變,94年7月海棠颱風水患,金峰鄉嘉蘭村及歷坵村,嘉蘭村房屋及基地流失17間,公共設施農作物及農地流失,公共設施損壞、道路中斷、堤防全數流失,災情相當嚴重。事隔四年在98年8月莫拉克颱風肆虐台東,金峰及太麻里鄉山河變色,許多受災戶房屋及畢生的財物在瞬間化為烏有,道路、橋樑中斷。本院在二次的災變都在第一時間派遣醫療團隊前往災區協助,並長時間透過醫療及心理支持陪伴災民走過災變,並發動募款協助重建家園,捐出232萬元整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東區重建關懷站』。

 

天秤肆虐,進駐伴蘭嶼孤島
101年8月天秤颱風的17級陣風將蘭嶼全島上吹得滿目瘡痍,許多公共設施吹得幾乎全毀,堪稱蘭嶼史上最嚴重的災情。五至六公尺的滔天巨浪,掃過的地區路斷屋倒。椰油村受創最重,巨浪撲進開元漁港,港內近五十艘漁船,不是被大浪吞噬就是被打上岸;停在港邊的上百輛出租機車,也有一半捲入海底;位於漁港附近的唯一加油站,也遭掏空。蘭嶼機場跑道,不但地基被淘空,還佈滿了木頭與石塊,遭到停飛。本院於飛機恢復起降後,即派醫療團及帶上醫療急救用品進駐蘭嶼,為天災過後的蘭嶼鄉提供醫療後援,也解除了衛生所連日來的看診壓力。醫護團隊除在衛生所為受傷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外,社工師及關懷師則深入災區,為居民提供物資及清潔用品,並為災民禱告,使他們心靈平靜及得到安慰。 

 

冒生命搭機為使命
每週同時出動二組醫療團隊進駐蘭嶼綠島,雖然每一次的進駐對醫護團隊而言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不僅要克服小飛機飛行的恐懼,也要面對與本島迥異的天氣變化,更要調適在外看診的不便;但因對當地民眾的健康帶來實際的助益,對工作人員而言:已是一個責無旁貸的使命,對偏鄉長期提供醫療服務,正是關心偏遠及弱小的最好體現。回顧過去醫療團隊所走過的每一部落、每一角落,除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外,也與居民談心說話,了解需求、建立感情,關心當地獨居老人的假日飲食,長期提供送餐服務及社會資源,這種超越時空的大愛因著醫院、健保署與衛生所的合作,成就了跨海醫療的不可能任務。